当“礼遇好人”成为社会共识
“商行天下”的温州人也要“善行天下”——
何止一个季德寿
近日,陕西省文明办致函浙江省文明办,推荐守信好人季德寿。
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岩龙村村民季德寿,在陕西省创业期间,因政策变故欠下债款,为早日还清债务,他漂泊异乡打拼11年,执着地履行“欠债还钱”的承诺,11年后,他回到陕西清还了65万元债务,用行动点亮自己的诚信人生。
今年10月,经陕西省推荐,季德寿入选《中国好人榜》诚实守信好人。鉴于季德寿目前已回到温州永嘉生产生活,陕西省文明办特地出具推荐函,希望对好人继续关注培养。
在温州,守信好人何止一个季德寿!
2006年的“桑美”台风,让吴乃宜痛失三个儿子。为了偿还儿子欠下的近80万元债务,这位个头矮小、伛偻着背的77岁老人开始吃稀饭、织渔网、捡废品,用6年多的艰辛与毅力,恪守“子债父偿”的承诺。他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,被评为“最美浙江人”。
因为有数不清的季德寿存在,2016年度温州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59个地级市中排第三名。
纷纷接力“兰小草”
最近在浙江,“兰小草”这个名字家喻户晓。
2002年11月18日,有人给温州晚报送来一个包裹,里面装着2万元现金,还有一封署名“农民的儿子兰小草”的信。自那以后,每年“兰小草”都会托人送来2万元的善款,一送就是15年。
谁是“兰小草”呢?直至今年10月20日,洞头区大门镇岙面村乡村医生王珏因病去世,这个谜底才被揭开——这位家境一般的乡村医生最后的遗言是:“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小事,不足挂齿。”生前,他一再告诫儿子:“左手做好事也不能让右手知道。”
“兰小草”在温州也不是个案。市慈善总会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温州,每年都有一批爱心人士隐名捐款。其中有位老伯每月都要隐名捐500元,已坚持了十几年。人们除了通过各种形式隐名向慈善机构捐款,还出现了庞大的线上“隐善”群体——通过微信、支付宝资助他人。金额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。今年4月,温州龙湾区罗东街发生火灾,造成一家庭两死一重伤,人们闻讯后,通过网络向这个家庭献出爱心,7天就累计捐款100余万元,其中90万元来自线上的隐名捐赠。
人人争做“红日亭”
“红日亭”坐落在温州市鹿城区华盖山脚下,旁边就是交通要道。
1972年,附近的几位老人提议免费烧伏茶,给拉板车、骑三轮车等体力劳动的人员和过往行人喝。于是,每到夏天,几位老人就在40平方米的小亭里免费供应伏茶,有时,还免费提供粥、咸蛋、油条、咸菜等食品。
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如今在温州,“红日亭”已成民间公益慈善的代名词,遍布城乡大大小小的伏茶点共有500多处,其中供应量最大的伏茶点每日供应8000至1万公斤茶水,服务时间最长的达每日13个小时,而且一年365天是天天供应。
随着“红日亭”等伏茶点的出现,更多民间力量纷纷加入,争相提高服务质量,争相增添服务功能,形成了温州公民道德建设的“红日亭”现象。
“德者有得”促新风
“善”的正能量涌动,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。近年来,温州持续开展“道德模范”“温州好人”“感动温州十大人物”等系列评选活动,先后树立道德典型近千人。其中有9人获“全国道德模范”及提名奖,33人入选“中国好人”,“中国好人”入选数居全省第一。
制度建设有效地促进了“让德者有得,让好人有好报”社会风气的养成。通过建立好人信贷扶持办法,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优先评级授信、优惠贷款,以及解决子女就学等帮扶举措,让“礼遇好人”成为社会共识。
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,不仅“商行天下”,更是“善行天下”“诚行天下”。富而好德、富而好礼、富而好仁正成为温州人新的价值追求。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